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寻找青海企业的“创新DNA”

发布时间:2025-02-22 10:33:19    次浏览

青海久实虫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菌种培养车间。宋翠茹摄□文/本报记者宋翠茹“过去的实验方法不仅消耗更多劳动力,而且成本也很高;现在,我们只要先将样品在适当温度下焙烧,经过王水溶解,泡沫塑料在王水介质中能定量吸附金,再将金从泡沫塑料上解脱下来后,就能直接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这个方法准确,简便,快速,选择性高……”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分析检测中心的工程师王景凤一边做实验一边向记者介绍道。近日,记者采访了我省一些工业企业,最大的感触就是:科技创新正在越来越多地被感知、被提及,如一股“正能量”,在我省的众多企业中传递,进而生根、发芽,助推我省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使其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新一代生力军!加大技术投入,提升竞争力“2015年,我们企业开采一吨矿,成本是110.73元;2016年,成本直接降到86.44元!而更为关键的是钱花得少了,生态环境的保护能力还增强了。这主要是得益于企业选矿、采矿技术创新和节能、环保选矿装备的使用,使矿产资源的利用率和回收率不断提高。” 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负责人罗先平教授告诉记者。据了解,西部矿业为了一线急需解决的生产难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实验研究工作,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并利用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从全国高校或科研院所招收公司急需高级人才进站工作,公司从人、财、物上提供支持,以提升科研平台的技术创新能力。同时,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开展科技攻关和科技创新,加强公司节能减排技术和伴生金属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研究,加强清洁生产工艺技术的研究,以此来降低能源消耗,提高产品附加值。而青海康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科技强企”的理念,累计投资5000多万元建设研发中心,配备分析检测设备100多台套,并在行业内首家通过CNAS认可。不仅如此,该公司还与省内外10多家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成立了行业内首家“青藏高原特色植物资源应用研究院士工作站”,取得科研成果23项,申报发明专利21项,其中“离子交换法减除沙棘果汁原料中重金属铅含量的方法”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第十六届中国专利优秀奖”,“青海生态经济浆果资源开发技术集成及产业化研究项目”被青海省人民政府授予“青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康普药业副总经理孙允武感慨:“在经济下行压力依然不减的今天,我们企业还能在行业中保持发展优势,就是依靠科技的进步和创新,才赢得了客户和市场,目前,科技对我们企业的贡献率已经达到60%以上!” 在前不久公布的“2016年青海企业50强”排名中,我们也看到,许多有代表性的大企业在利润总额减少的情况下,科技研发投入费用却在增长。由此可见,众多企业早已立足我省实情,紧盯发展前沿,日益加大技术攻关,不断提升企业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平台立足本土,产业孵化接地气在青海,迎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一个个“孵化器”、科技园区犹如雨后春笋,迅速拔节生长;一场场创新创业大赛,如火如荼地开展,为我省众多怀揣创业梦想的人提供了展示的机会和平台,激发了创业者的梦想,也让更多小企业唱起了主角。各种平台都竭力为创新创业者提供资金、服务,以专项资金和政策补贴的方式,让创业者和企业有了更好的成长、发展空间,为我省孕育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通过调查走访,我们发现在西北地区城市,普遍土壤肥力低下,土表蒸发量巨大,灌溉不均匀,绿化建设难度大。因此,为了改善西部城市绿化环境,提高家庭绿化和娱乐场所绿化质量,经过我们团队共同的探讨、研发,最终运用《一种新型无压浸润灌溉技术》项目来极大程度地降低土壤蒸发量,保护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物根系生长,最终实现了高度节水、均匀灌溉、自动灌溉的功能。”青海大学水利电力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光伏发电技术方向)专业的大四学生颜小雪向记者介绍了他们自主研发的项目和创新理念。据了解,该项目技术属于一种浸润灌溉方式并可实现水肥一体化的功能,具有高度节水、均匀灌溉、及时供水、水肥一体化等显著优点。这种新型灌溉技术恰好可以解决西部城市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以及土壤贫瘠等问题,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社会效益。“通过参加双创比赛,我们收获很多,也为我们提供了展示团队项目的机会,助推我们去实现了梦想!” 颜小雪说。该项目在2016年青海省第二届“交行杯”青海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团队一等奖。此外,该项灌溉技术已经成功申请国家发明专利,获得广大群众、企业的高度关注。有能力,就有舞台,种下一粒科技的种子,好让它慢慢地生根发芽……众所周知,我国的电力生产世界第一,但同时正面临着电力过剩的难题。能源消费的精细化与清洁化迫在眉睫,利用清洁能源采暖供热,已经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谷电蓄能采暖系统是专门为谷电蓄热供热开发的,设备内置相变蓄能柱和电热元件。当电热元件加热时,蓄能柱吸收大量热量储能;当需要供热时,蓄能柱向外释放热量,全系统实现了模块化、工程化、智能化。”青海同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陈宗毅向记者介绍了公司自主研发的《谷电蓄能采暖系统开发与应用》项目。经陈宗毅介绍,传统的电采暖设备主要为电锅炉、电地暖,它不能利用廉价谷电,运行费用极其高。而空气源热泵,不适合在高寒地区使用,它制热温度低,舒适度不能保障,不适合集中供暖,而同筑新能源研发的项目产品就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尤其适合青藏地区电力富余的城镇做集中供暖热力站。目前,该项目获得第二届“交行杯”青海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企业组二等奖,并借助创业创新大赛平台,已经在我省一些州县得到推广和使用。创新驱动发展,未来前景可期“我们企业对生产技术的要求非常高,你看这根虫草,需要做的是将虫草菌分离出来,好像很复杂,其实也很简单,就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掌握核心技术。2015年我们用于科研的投入有100多万元,虫草菌的产量达20吨,产值达5000万元左右……”青海久实虫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李桂全在谈及企业的增产增效时坚定地说。据了解,该公司一直立足自主技术创新,是目前冬虫夏草蝙蝠蛾被毛孢生产行业领域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技术6项,其中已授权5项,获得了国际先进水平成果1项,国内领先水平科研成果6项,申请注册国家保健食品5项,注册“久实”、“久实宝”商标十余项。随着我省众多企业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日渐加深,政府也在不断加大对科技企业的扶持力度,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努力加强对企业的积极引导,强化企业创新主体,支持和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重点培育了一批企业技术中心。有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实施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及“科技小巨人”培育计划,以数量和质量双提升为目标,坚持梯级培育与个性化服务相结合原则,力争实现我省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长,并着力培育产值过亿的高新技术企业成为科技小巨人,预计到“十三五”末,我省科技型企业将达到40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0家,“科技小巨人”达到20家。不仅如此,我省企业科技研发平台和服务体系建设成效同样明显,截至2015年,全省工业企业中企业内设各类研发机构达154个,其中经认定的各类技术研发机构118个,比2011年增加一倍。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5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4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其中依托工业企业组建的有40家,占74%。“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是科技的火种,立足于青海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必将引领精彩的未来……